7-Eleven展店分析

陸生來台4週年/8萬陸生大軍,改變台灣的3件事

第一批來台的中國留學生,即將在6月從大學畢業了。這4年間,陸生改變了台灣高教的面貌:他們的拼勁顛覆高教學習;他們成為台灣老師教學和研究的生力軍;最後,陸生來台灣不只為學歷,他們已經深入台灣的校園和社會。

圖片來源:鍾士為
    其他

目前的中國學位生有5881名,外加快速膨脹的短期研修生,4年總計超過8萬人次,平均每年兩萬人。他們為台灣高教帶來什麼改變?以下摘錄三個現象:

現象1
陸生念書夠拚 重燃台灣教授教學魂

跟一般外籍生、僑生相比,陸生來台資格篩選更嚴格,多半是出自沿海、來自可以進入中國前5%的大學。

在銘傳大學等許多陸生聚集的私校裡,陸生拿書卷獎是普遍現象。銘傳大學學術副校長兼教務長王金龍說,「各系前3名獎學金,全校共200多個名額,其中5、60個,都被陸生拿走!

放棄中國名校赴台,政大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碩二陸生何陳勇,拚命讀書,還擔任政大陸生聯誼會會長。何陳勇說,「我是最會發問的,課上、課下都問,台生都走了,我還在問。但也是因為我看過書,才問得出來。

陸生的積極,正改寫大學裡的學習風氣。特別是陸生多的私立大學,受訪老師們都表示,如今的課堂氛圍,「很像只對著陸生在上課。」一位文化大學教授說,「課堂上,他們總是第一個舉手,踴躍提問發言。下了課,他們圍住你,問你問題。你相信嗎?陸生是燃起我教學熱情的來源!」

現象2
台生當人頭,陸生來工讀

在老師眼裡,中國留學生堪用、好用,甚至成為為老師研究的生力軍。

廣告

事實上,「三限六不」裡諸多對陸生的限制,已在大學招生現實下,不斷鬆動。最被陸生詬病的兩項:不能在學期間工作、不編列政府獎學金,已在過去一年間大量開放。

其中獎學金的部份,國立大學透過自籌經費、私校則編列陸生獎學金給優秀陸生,讓陸生開始當起老師的教學和研究助理,還有不少陸生私下擔任老師處理科技部、教育部、文化部等研究專案助理,但為了符合「不拿政府獎學金」的限制,也有老師請台生當人頭,再轉手給陸生。

一位北部私校老師就透過這方式,聘用陸生做課堂助教,「這位陸生還是台生幫忙找的,台灣學生們很樂意當人頭,因為陸生很肯學、也願意付出,」這位老師點出陸生研究出現的「黑戶」現況,也透露三限六不在現實運作上的不切實際。

廣告

現象3
台灣學位值不值? 「文化氛圍,才是我要的」

第一屆陸生學位生、曾為她的留學經驗寫下《我在台灣,我正青春》的淡江大學大四生蔡博藝不諱言,「我們沒有獎學金、沒有健保,比起外籍生差多了,僑生還能拿僑委會獎學金。這是一個政策不友善、輿論環境又不友善的地方。」

從美好幻想到小小幻滅,走過4年的台灣學習之路,陸生之間開始彼此討論,「台灣學位值不值?你會不會後悔到台灣讀書?

政大政治所碩二陸生王雲飛這麼評價台灣學歷,「如果你覺得可以帶給你就業機會,不好意思,做不到。如果你以為碩博班有豐厚獎學金,不好意思,做不到。」但王雲飛個人卻覺得有所獲得,「這裡的文化氛圍和師資素質,是我要的。」

廣告

而政大陸生聯誼會長何陳勇的結論是,「這邊環境(指三限六不)真的很惡劣,卻可以學到很多東西。但你想明白,回去之後,其實學歷也沒什麼用。」

4年來的密切交流,台灣高教是否因陸生變得更有競爭力?陸生的走向也將是盱衡台灣高教競爭力的重要尺度……(完整全文,請見本期報導「八萬陸生大軍,如何改變台灣?」)

【延伸閱讀】

八萬陸生大軍,如何改變台灣?

謝安 他救了好萊塢的英雄們

一個應該改變世界的年輕人,我們卻要他去找份工作?

不只有流浪教師 流浪律師更多更慘

相關熱門主題
你可能有興趣
#廣告企劃|決戰減碳時代!2050年淨零排放,一起迎接永續新世代|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
最新訊息
【每日6元】AI x 編輯協作為你精選國際大事
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
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

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,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